昆山市石牌中学 孙惠琴
小辉是个初一男生,平时大大咧咧。可在班级里不讲个人卫生,经常做出一些让同学们反感的举动:用削铅笔刀削苹果,用空的水笔芯剔牙,用嘴巴咬手指甲等等。开学不到一个月,好几个同学轮流到我这里告状。就是这样一个初中生,连起码的卫生习惯都不讲究,难怪在学习上也如此的糟糕:英语作业字迹模糊,试卷放在课桌里就是一团废纸,皱巴巴的难以形容,有时候忘记写作业,有时候来不及写做作业,总之,状况百出。
当我想到联系家长时,那头传来的是浓重的方言,难以沟通,只知道小辉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。为了打消心里重重的疑团,也能更好的保持家校联系,周六下午,我进行了上门家访,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,经过沟通后我才知道真相:小辉四岁时,他的父亲得了精神分裂症,生活没法自理,母亲受不了这个重压,选择离家出走。在如此的背景之下,作为班主任的我该如何安慰这个特殊的家庭呢?用一颗同情心去温暖他?
没等我多考虑。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我,她对小辉在生活上尽量的满足,老两口的退休金能保证孩子的学习,可是,自从孩子没有了爹妈的照顾后,不由的对小辉多了一份疼爱,觉得这孩子可怜,在家的时候,奶奶对小辉没有要求,她希望能这些方面给小辉一些弥补。
听完奶奶的描述,一旁的小辉不住的抹眼泪。他明白自己和别人的不同,爷爷奶奶却一直在创造条件让他和别人没有差别。小辉的成长中,缺少父母的陪伴,但是他是幸运的,爷爷奶奶开始有所反思,对小辉的教育并不缺位。面对六十多岁的老人,我只能暖心的告诉他们:孩子在学校的时候,交给老师,孩子在家的时候,交给爷爷奶奶。
奶奶不识字,爷爷为了多赚点钱一直守着鱼塘,对小辉的监管也只能是尽力为之。基本一个星期左右,我就能接到奶奶打来的电话,询问关于小辉的学习状态。慢慢的,我们也达成了一致,针对性的给小辉制定了方案:每天放学回家把作业记录在本子上,奶奶看不懂,没关系,只要作业完成,就用老人手机发个作业信息给班主任,不论多晚,就在做完以后第一时间发。还好小辉也算听话,布置了任务之后,第一个星期只漏了一天没汇报,第二周开始就适应了。奶奶不用提心吊胆的害怕孩子作业没有完成,这次的期中考试,小辉考了班级中等,对他的点滴进步,我也是充满期待。
案例反思:小辉身世可怜,缺少父母的疼爱,可在他读初中以前,他是没什么体验的,因为爷爷奶奶一直在尽力的让他满足,给他足够的疼爱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不能牵着他的手走,要让他独立行走,使他对自己负责,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。”随着孩子的成长,爷爷奶奶年纪越大,他们也明白这一点的重要性。从心理学上来看,进入初中,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,身不正而言无力,虽然父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缺席,但是爷爷奶奶的隐忍、坚强都在影响着孩子,他们缺少的是专业的教育理念,我相信在不断的家校沟通中,也是培养小辉不断的自我调整,形成努力奋斗状态的一个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