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化生组“六认真”检查汇报:
[2018-03-13]

1.由于学科的特殊性,多数老师用电子稿或打印稿来代替以往书写的备课笔记,没有计划,包括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。

2.部分手写备课笔记的老师,内容有待完善。如,每课时的课题,课时数,教学目标,重难点,教学方法与手段,备课时间上课时间等都要书写完整。若课后有所悟的,还要写好授后小记。

3.即便是打印粘贴的教学过程,也要书写完整(包括日期)。

4.研修手册听课欠缺较多,本周重新安排开课计划,下周开始逐一开课

5.作业有批有阅,有重点的批阅,讲解时也应有重点,不能通篇。 


吴泽平老师调研活动后感:

   化学群里吴老师共享的资料要下载,甚至打印文本,所有化学老师人手一份

1.强化集体备课,研讨的研讨,用集体的力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,不能闭门造车;不同的班级存在差异性,在集体备课,求同存异的基础上,进行二次备课,最后定稿之后,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,再注意小改动。

2.做好导学案的编制,注重书本知识的链接,理科的学科性质,不能一味的给结论,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,和点拨思路。【随堂练习】要有针对性,一个知识点后一个小练习,选择或判断,当堂讲解时让学生备注,为什么?不能简单的对或错!【课后习题】可略降低难度

3.注重上课用板书,每堂课都要,不管写多写少。

4.对于学生的表现要有反馈,不管学生答对还是答错,对的要有表扬,错的纠正之后要鼓励

5.新课的随堂练习可找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,部分真正的差生不能放弃,化学课真听不懂,听不进去的就让课上抄或背化学方程式,或补化学其他课时的导学案,或背化学知识点,千万不能随之任之。

6.期中试卷的分析不要着急讲评,要利用下发的电子数据,平行对比每个题,每个班的得失分情况,以选择题为例,得分低于1.75的集体备课时要研讨,寻找原因,低于1.5的更要重点研讨,找出失分原因。答题卡拿到后,可以再批阅部分学生的答题卡,甚至可面批。


对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研讨,1.5个实验考虑一起做,让学生辨别现象的同和异,其中根据教师个人和学生的情况,教师可分别放好固体,加好水后,让学生上讲台操作——振荡,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,让学生自动站队,谁和谁是一伙的,为什么?也可投影试管,一起分析;2.得出“溶”和“不溶”的最大区别之后,可补充“四氯化碳溶于水”“木炭粉溶于水”等实验,让学生明确区分不在于“浮”和“沉”,而在于分散之后看到的是“固体小颗粒”还是“液滴”。“碘溶于酒精” ,辨别书本P2的物质分散在水中与溶解的概念中“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”,让学生知道溶解不光可以在水中,也可以在其他液体中;3. 溶液的分散微粒强调的是分子或离子, 是为了引出溶液均一的性质和后面溶液具有导电性的原因,所以不光是给出概念就可以,还要注意辨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  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