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2017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
[2018-03-13]

一、指导思想

以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,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任务,坚持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发展理念,坚持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的教育理念,强化德育队伍建设,创新德育工作机制,丰富德育工作载体,努力建构高效德育、活力德育、魅力德育。

二、工作目标

1.加强德育队伍建设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着力提高班主任综合素养。加强德育工作理论学习和研讨,提升班主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。

2.继续推行德育导师反聘制。真正建立全员育人机制;强化三结合德育合力建设,提高德育工作实效。

3.狠抓班级日常管理,坚持抓实行为习惯教育,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仪容仪表规范化,提高班级管理质量,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、常态化。

4.强化主题教育活动。加强法制教育、安全教育、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,推动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,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。

5.着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,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。

6.进一步密切家校合作。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互融合。统整德育资源,浓厚共建育人的氛围。

三、工作措施

(一)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,提高德育管理水平。

着力加强德育队伍的思想建设,增强尊重学生、热爱学生、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。通过教育引导、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,充实师德教育内容,强化德育意识。提高师德水准,加强全员育人。继续实行德育导师反聘制。

加强年级组管理和班主任队伍建设。年级组长协助德育处负责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,做好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,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常规管理。加强培训,坚持对德育队伍进行半月一次例会或培训交流。落实校本培训。精心挑选具有培养潜质的班主任老师参加于洁名师工作室带教,夯实名优班主任后备人才基础。

培养一支学生干部队伍。班主任应认真探索班、团干部的选用和培养方法,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与学校的管理;以班级活动为契机,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,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。注重班、团、队活动、切实以团员、优秀学生为示范引领作用,提高活动实效性。

(二)扎实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,强化常规管理,提升文明素养。

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“24字”的基本内容,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提高学生基础性品行相结合,以狠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抓手,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的方法路径。

1.推进学科德育建设,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。

一是要推进学科德育,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。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,进行学科渗透;都要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下功夫。自己要用学科特色来吸引学生,让他们爱上你的课。

二是要上好各项德育课程。按时上好思品课、班队会、心理课等课程;进一步落实好德育讲堂活动。

2.常规评比做推动。

培养行为习惯,提升文明素养。重点开展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。继续落实“走好路、说好话、吃好饭、乘好车、做好值日”五个好的要求,继续开展“八项常规评比”活动,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。

定期表彰各级各类先进学生和先进集体,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,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

3.开展多项活动

(1)以各类主题教育月活动为载体,重点突出核心价值观中的“文明、法制、爱国、诚信、友善”。

(2)以各类仪式活动为载体,抓住“3.5学雷锋纪念日”、清明、劳动节、六一、七一、国家公祭日、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,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,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,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,培养未成年人爱学习、爱劳动、爱祖国的美好情感,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。精心策划开学典礼、入学礼、青春礼、毕业典礼。

(三)优化校园文化建设,切实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。

注重精神文化建设,注重校风、学风、教风的解读和传承。注重班训、班级口号、班旗、班级管理目标的内涵和传承,激励学生奋发向上。

注重环境文化的营造,继续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、文明班级评选活动。

注重制度文化建设,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管理中的引导约束激励功能。从实际出发,培育师生正确的价值观,与时俱进地完善各类管理制度,体现人文性和激励性。

加强行为文化建设。办好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。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班会活动,年级主题活动。

(四)加强家校合作,不断提升共育水平。

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,推进家校合作,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,家庭教育为基点、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,统整德育资源,浓厚共建育人的氛围。

1.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。每位班主任智慧平台每月人均8次以上,其中单独交流人均不少于1次。推进上门家访活动,有针对性地与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。同时注意沟通的艺术,使家长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。

2.推荐班主任参加家庭指导师培训,积极培育家庭指导师队伍,完善并规范家长志愿服务队伍,保障家校合作有序开展。

3.点面结合办好家长学校,定期授课。期中,举行全校家长开放日活动。增补家长委员会,定期举行活动,参与学校管理。

4.关工委工作常态化,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。定期邀请老同志到学校指导工作、辅导学生、青年教师。

(五)、加强心理教育,培养学生健康人格。

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关爱每一位学生,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

1.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,多谈话、多交流。对心理压抑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,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,提高自我认识、承受挫折、适应环境的能力,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。

2.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过程中,特别要关注“特殊学生”群体,关心他们的思想、心理、学习、生活等,把工作做细做实。当好学生的导师。 

3.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,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活动。

4.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。参与市局组织的各类培训,提高心理健康老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。

返回